- 凌勇;吕音;
通过建立键合点键合拉力试验的力学模型,分析了吊钩位置、弧线长度、键合点高度差等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并比较了GJB548-2005方法2011.1与MIL-STD-883J方法2011.9关于双键合点键合拉力试验拉钩位置的具体差异,最后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
2016年01期 v.16;No.153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9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 ] - 周朝峰;周金成;李习周;
分层是塑料集成电路封装过程和可靠性试验后常见的问题,如何解决分层问题是封装材料供应商、封装工程师、可靠性试验工程师共同研究与改善的课题。通过对封装产品结构、材料、工艺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解析,详细阐述了引线框架塑料封装集成电路分层产生机理,描述了分层对集成电路的危害以及如何预防分层的发生,进而提出了有效的改善措施。结果表明,这些措施的应用能够有效预防分层问题的发生,提高塑料封装集成电路的可靠性。
2016年01期 v.16;No.153 5-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2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 孙恺凡;
介绍了多SITE的测试技术,实现了对DFT类电路的SCAN测试。详细讨论了DFT类电路的硬件和软件设计过程及测试难点,针对测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信号干扰问题给出解决方法并得到良好的效果。多SITE测试大幅度提高了测试效率,减少了测试成本。
2016年01期 v.16;No.153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9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解维坤;
集成电路发展模式已从软编程、硬编程到软硬双编程方向发展,可编程器件已成为时代主流,对可编程器件的测试需求越来越多。首先介绍了可编程器件的概念和分类,然后针对目前主流的自动测试设备(ATE)做了介绍,接着详细描述了各种可编程器件的测试方法。该方法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可广泛应用于各种PLD、PROM、CPLD、FPGA等可编程器件的测试,对于实现可编程器件的产业化测试具有一定意义。
2016年01期 v.16;No.153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0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6 ]
- 孙敬;陶建中;陈振娇;
为了解决多通道缓冲串行口McBSP与外围设备串行通信过程中出现数据丢失、数据串扰等问题,提高串行通信的稳定性,对数据收发双方的时序及其传输速率进行分析与改进。基于SPI协议设计McBSP与SPI通信的接口,分析了McBSP与SPI的串行通信问题,着重分析了仿真中的时序问题,并给出了波特率的正确配置方法。仿真结果表明,适当的波特率配置可提高串行通信的稳定性与准确性,同时能够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2016年01期 v.16;No.153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1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1 ] - 李良;来鹏飞;曹发兵;陈峰;
针对开关电源启动中出现浪涌电流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通过控制电流的方式来实现升压电路中的软启动电路,避免了在切入正常调制时出现较大过冲的现象。通过仿真,所设计的5 V BOOST同步整流DC/DC电路输出电压曲线平滑稳定,未在启动阶段出现浪涌电流和结束后的较大过冲电压。通过对0.5μm 5 V CMOS工艺流片后的电路测试,结果证明利用该设计,5 V升压电路实现了预期的软启动作用,并可灵活应用在其他DC/DC同类开关电源管理芯片中。
2016年01期 v.16;No.153 21-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1K] [下载次数:4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1 ] - 汪健;张磊;王镇;赵忠惠;陈亚宁;
随着芯片系统复杂性的提高,系统级芯片中集成了越来越多的模块,这些模块通常工作在不同的时钟频率下,这样芯片上的数据必然频繁地在不同区域之间进行传输。在时钟和数据信号从一个时钟域跨越到另一个时钟域时会发生许多类型的同步问题。采用握手信号进行异步时钟域之间的信号传输,和采用异步FIFO进行总线信号跨时钟域设计可以很好地应用在系统级芯片设计中,保证这些跨越了多个域的时钟和数据信号保持同步。
2016年01期 v.16;No.153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6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3 ] - 刘太广;包生辉;苗韵;强小燕;
为提高电机控制DSP电路集成规模,将旋变数字转换电路进行IP化,提供电机轴位置反馈信息,对电机控制算法中Type-Ⅱ型跟踪环路的算法进行深入分析,并论证Type-Ⅱ型跟踪环路计算位置和速度的原理、实现旋变数字转换(RDC)工作的过程。针对分析的算法提出可IP化的RDC模块结构,使用精确查表结构实现正余弦信号转换、利用乘法器与滤波器组合达到解调效果。在实验室使用硬件描述语言实现电路并验证电路功能,使此算法更加具体清晰,在DSP电路集成中具有一定优势。
2016年01期 v.16;No.153 31-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4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2 ]